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篇 2021-07-28
职业教育与稳就业研究

区委党校    贾   琳    张丽俊

自2019年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相继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等多项利好政策和规划,这些都是专门针对职业教育而言,足见对职业教育重视以及提升职业教育效果的决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中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特别是将加快新经济、新业态、新平台和新职业的大量涌现,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加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尽快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一、职业教育在稳就业中发挥巨大作用

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体系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特点,要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的能力。职业教育既具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一般属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抓好职业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又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既关乎农村又涉及城市,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关系国家竞争力、家庭脱贫致富和个人成长成才等国计民生大小问题。

2018年以来,国家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并将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稳就业作为一种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通过社会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的工具,也就使得职业教育必将扮演到中流击水、奋斗前进的角色。对此,职业教育需要做出更加迅速的反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取得更加扎实的效果。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时代诉求。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必然使国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是制约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大瓶颈。我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因为拥有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

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公平也有着较大贡献。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人才,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个人生存和发展,此两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社会融合和稳定。职业教育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有助于打破地区和行业的垄断,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形成职业技能交流的共同基础,同时通过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实现就业稳定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现代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要依靠职业谋生,个人的发展必须要和职业相结合。离开了具体职业来谈论职业道德和公民素质,会变得空洞和虚无。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稳就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中存在问题

(一)职业教育对象多元化,给职业院校提出了挑战

受资源条件、办学传统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学历教育,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以适龄青少年为主体。其中,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且以15岁左右的应届生为主;高职院校虽然近年来随着招生方式的变化,生源构成有些改变,但主体依然是适龄青年,即18岁左右的应届高中或中职毕业生。

随着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方案》)对职业教育边界的扩大,职业教育的对象也在扩大。《方案》明确要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另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紧接着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将扩招200万人,这是前所未有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大改革、大发展。可见,今后中职和高职的培养对象均将发生较大变化,会变得更加多元,除了适龄青少年之外,还包括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农民工等。职业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晋中市中职、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仍然以适龄青年为主,对退役军人、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多以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比如开展晋中市2019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班。中职、高职院校培养对象多元化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应对挑战,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人才短缺与中高职学生就业难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高职学生在校学到的大多是理论知识且深度不够,缺乏实践经验,进入企业后,如果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并不断学习新技能,很容易造成对工作的不适应,离职、二次就业现象会迅速增多。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的“两难”现象。我国很多企业求才若渴,特别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招聘会上各类求职者人满为患,一些求职者却因缺乏“一技之长”望工作而不“能”。为此,2019年、2020年高职相继扩招100万、200万,吸纳社会人员就读高职,这是国家进一步稳定就业和解决我国技能性人才短缺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学生必须认清就业形势并加强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另外,从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无论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技能以及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真正“下得去、干得好”,被用人单位“留得住”,正应了俗话常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职业教育底部抬高,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现代农业实用人才。

(三)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当前,学生在对职业教育的专业选择上,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集中,各专业的平均态势越来越明显。各专业就业率都很高,但是在对口就业率上就不一而足。通常来讲,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直接面向社会,与就业对接,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同时,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亦应呈现出较大的变动性才符合市场需求。而实际情况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及其内部结构多年来未有较大改变,在培养学生方面与市场需求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实现毕业生与劳动力缺口的恰当衔接。

三、职业教育如何提高就业成效

(一)对不同培养对象因材施教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民之举、安国之策。与从校门到校门的应届生源不同,社会生源所具有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智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会更好,更能将企业需求与个性需求加以融合,更有利于社会生源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在社会生源中有很多人,曾经历过高考“失利”或“失学”的挫折,因而对国家给予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会更加珍惜,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也将更强。由于社会经历各异、家庭背景不同、学业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传统的针对单一性应届生源的教学模式向多样性社会生源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因而需要对教学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与创新。

面对当前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多元化的现实情况,一要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特点、文化基础、学习能力、教育需求,编制多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探索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培养对象的差异,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三要实行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教育,推动不同背景、不同基础、不同来源学生的融合发展;四要根据生源的变化,调整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包括实习实训条件、住宿条件、教师队伍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

(二)职业教育提升自身能力建设

面对就业难和用人难的矛盾,职业院校要以加强内涵建设来解决“自身质量不高”的问题,体现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上,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其就业及工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不是毕业前夕的集训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贯穿在其学校学习生涯乃至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系统性工程;同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学生自己、学校、用人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关注和合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校自豪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契机下,应通过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及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等方式,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持续更好地发展。比如,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创办了国有独资企业——太谷聚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就是产校合一的典型案例。

(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育结构

整体而言,我市中高职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而满足学生多元生涯发展的课程改革,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误解和偏见,不了解、不理解职业教育,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加强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促进普职融通。为此,职业院校可与普通中小学、企业合作共建职业体验基地,以此为平台,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逐步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完成通识课程基础上,倡导开办更加灵活开放的选修课程,既因材施教又因材施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从而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重视行业参与和指导作用,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双元”育人的体制机制,才能办出有特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就业、稳就业的关键点,也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发展的大事,我们要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建立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质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断输送新型血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