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篇 2021-03-31
高举金字招牌 勇于担当作为 加快建设繁荣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时代金太谷
——在中国共产党晋中市太谷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3月30日)

刘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晋中市太谷区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回顾太谷“十三五”建设成就,谋划全区“十四五”发展思路、定位和举措,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金字招牌,勇于担当作为,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加快建设繁荣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时代金太谷!

一、回首五年,我们精诚团结,埋头苦干,辉煌成就鼓舞人心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太谷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赶超进位的五年。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安全稳定的大好态势,区委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共召开十三次全体会议,团结带领32万太谷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固本强基优生态,顺利完成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推动太谷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十三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7亿元,年均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22.4亿元,年均增长1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4亿元,年均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830元,年均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265元,年均增长7.9%,继续领跑全省。连续五年跻身全市年度综合考核前三位,连续七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中荣获先进县称号。

过去五年,是项目建设夯基固本的五年。五年共实施重点项目485项,完成投资1953亿元;储备项目236项,总投资1275亿元。三产比重优化为20∶24∶56,农业总产值达38亿元,增加值居全市第一;成功设立省级经开区,连续三年获全省开发区考核优秀等次。玛钢、铸造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医药、煤焦等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六新”产业不断布局。广誉远完成整体搬迁,新建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市公司迁址太谷。物流、商贸加速起步,百亿文旅全面提质,阳邑小镇等入选国家3A景区。

过去五年,是改革效应不断显现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发挥改革关键作用,持续激活发展动力。一些事关全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顺利实施,一些重大改革方案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农村综合改革、放管服效改革以及教育均衡化、医疗一体化等改革走在了省、市前列,为太谷在复杂形势下打赢调结构、强支撑、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的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五年,是“农谷”建设逐渐成势的五年。2016年11月11日,山西农谷上升为省级战略;2018年5月4日,省政府批准设立全省唯一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谷”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五年的建设,一批科创平台不断搭建、一批高端人才加速集聚、一批高新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一批标杆项目落地开工、一批改革经验辐射引领。“农高区”考核居全省第一,“农谷”品牌熠熠生辉。特别是省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农高区”建设的举措和力度,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全国一流科技创新城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区和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成功撤县设区,成功撤乡并镇,“一环七横五纵”的路网架构将城市框架拉大到50平方公里。城市提档升级深入推进,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高标准打造了“一廊两横两纵”的重点区域,新增绿化面积354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3.6%。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特色鲜明,城乡人居环境舒适宜人,城市管理和市民素质实现“双提升”。一个产城互动、景城共生、文城交融的现代化精品城市正在形成。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累计达到9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5%。4824户9116名贫困人口同我们一道迈入小康。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4倍和1.5倍。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安全生产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太谷深入人心。

过去五年,是从严治党成效明显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履行职能。强化思想政治建设,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理论学习中心组经验在全省进行典型交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试点的太谷模式示范全省。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56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得到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坚持“严”的总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党风民风社风持续好转。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外事、侨联、台港澳、群团、党史、档案、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同志们,五年的发展,波澜壮阔;五年的奋斗,刻骨铭心;五年的拼搏,历史铭记!无论是山西农谷建设的筚路蓝缕,还是国家农高区的扬帆启航;无论是环境治理的脱胎换骨,还是脱贫攻坚的凤凰涅槃;无论是城市提档升级行动的攻坚克难,还是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的精彩实践;无论是疫情防控的勠力同心,还是应对各类风险的从容自信;无论是重大改革的破冰前行,还是民生实事的精准落实,都凝结着全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辛勤汗水和默默付出,彰显着太谷人民团结奋斗的高贵品质和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委、市委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委继往开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拼搏实干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委,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全体党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无私奉献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向驻区部队和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向所有关心支持太谷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经过五年的奋斗与积淀,太谷的优势得到深度挖掘,太谷的实力得到充盈提升,太谷的形象得到全方位展现,金太谷的影响力、示范力、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扩大。之所以能够开创这样一个局面,关键在于我们:

——始终坚持了同心向党、忠诚坚定的太谷追随。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确保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太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始终书写了人民至上、为民服务的太谷情怀。五年来,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关键小事”,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凝聚了太谷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强大能量。

——始终彰显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太谷品质。五年来,我们秉承晋商优良传统,以激流勇进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攻克最难的堡垒,接受最难的挑战,迎接最难的考验,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始终践行了干在当下、谋划长远的太谷路径。五年来,我们紧抓历史机遇,不断放大格局,跳出太谷看太谷、走向全国看太谷、着眼全球看太谷,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精准定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太谷发展方向不偏、势头不减。

——始终展现了砥砺拼搏、进位赶超的太谷担当。五年来,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努力必退”的危机意识,鼓足干劲、铆足拼劲、充满韧劲,坚持用实的行动、实的担当、实的举措,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全力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对于这些宝贵经验,我们要认真地总结、深刻地思考。对于这个大好局面,我们要百倍地珍惜、百倍地呵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个别党员对纪律、规矩缺乏敬畏,作风建设仍有差距;个别干部思想解放不够,能力水平不适应“农高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慵懒散”现象依然存在;全区经济总量还不大,动能转换不快,制约要素还未得到有效破解;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与人民期待还有差距;城市管理还需精细,乡村治理存在短板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展望未来,我们顺应潮流,乘势而上,美好愿景振奋人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们全面开启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全区上下必须准确把握形势,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锚定“一二三四五”战略,弘扬“三牛”精神,苦干实干加油干,奋力推动全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从外部环境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们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定了新的航标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全省实现转型发展,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为全省转型出雏型亮出了总纲。市委提出“三四五一”发展战略,为全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了部署。省、市“十四五”规划都把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探索北方旱作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这些都为我们加快科技创新、引领全省乡村振兴明确了奋斗目标,提供了良好环境,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自身条件看,我们的发展优势愈发明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实力日益强大,晋中国家农高区这块“金字招牌”,吸引了全省最强大的政策优势,吸纳了全国最优秀的顶尖人才,吸收了全球最先进的农业技术。神农科技集团的投入运营,更为“农高区”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将直接促进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优项目,落户“农谷”、落地太谷。“农高区”的良好开局,得到了省委书记楼阳生的特别关注、关照和关爱,一年之内密集三次亲临“农谷”开展实地调研,我们深感骄傲自豪,也备感责任重大。可以说,在“金太谷”这片沃土上,我们运用超前的眼光和现代技术、经营理念,布局了一盘大棋、树立了一个标杆、打造了一个品牌,直接推进“农业大县”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太谷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变革性的、跨越性的机遇,东西两座高铁站、横纵两条高速路、南北两条快速通道,更加加快了我们融入太原都市区和国家重点发展区域的步伐。“一市两区”的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使得“晋中市太谷区”发展起点更高、劲头更足、前景更广。我们必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启新局面、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实践证明:

惟有奋斗,我们才能不辱使命、扬长补短。

惟有拼搏,我们才能赢得主动、长久发展。

惟有超越,我们才能行稳致远、制胜未来。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与市委“三四五一”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不动摇,以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为牵引,凝心聚力谋发展,矢志不渝惠民生,加快建设繁荣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时代金太谷。

“一二三四五”战略,是区委根据“十四五”发展要求,结合太谷实际,对原有的“一二三四五”进行了延续和拓展,并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一”是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二”是指紧抓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和太谷区成立两大历史性机遇。“三”是指统筹西部、中部、东部三大战场。“四”是指强化项目支撑、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干事创业四个保障。“五”是指率先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农高区、最具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最具吸引力的特色精品都市区、最具引领性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最具幸福感的高品质生活区。

今后五年,太谷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是: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农高区。擦亮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紧扣“四高地一先行区”目标定位,以农为本发展现代农业,以谷为核推动技术创新,全力推进“谷城院”一体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加强山西农谷总部基地、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功能食品加工基地、中国农科院山西农谷蔬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五大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的农业硅谷和全国有机旱作农业及功能(食品)农业发展新典范。

——争创最具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发挥经开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围绕“六新”率先突破,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快在玛钢、铸造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上实现直道冲刺,在产业产品特优发展上实现弯道超车,在抢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上实现换道领跑,着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医药、文旅康养、会展经济等新兴支柱产业,打造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强劲支撑。

——构建最具吸引力的特色精品都市区。立足“不是省会的省会”定位,主动与太原都市区对接融合,加强与晋中市中心城区贯通连接,对标一流省会城市标准,加强主城区基础设施有机更新,利用大数据、信息化、云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现代城市管理和发展模式,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太原都市区内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独特魅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建立最具引领性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绿色发展,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农业最强、农村最美、农民最富、治理最优的示范区,形成太谷版的“富春山居图”。

——创建最具幸福感的高品质生活休闲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的现代化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需求,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共建共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美丽家园。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抓好十个坚持、十个全面:

(一)坚持创新为上,全面促动能、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在太谷升温,让创新在太谷深化。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全面优化空间、平台和政策体系,把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打造成区域创新的主动力、把经开区中试基地打造成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主阵地,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吸引更多省内外科技成果在太谷转化。加快推动企业创新,构筑要素激发企业、企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园区、园区支撑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科技产业的“增量”,加快形成一批集聚度高、关联性强、产业链长的科技产业集群;突出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全方位“点对点”政产学研融合联合创新体。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主导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需求为导向,建设山西农谷有机旱作农业研究专家库,探索“专家+团队+技术+项目+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快打造优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引导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商标、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壮大。健全完善常态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培育尊重知识、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营造人人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二)坚持项目为王,全面夯根基、促转型

充分发挥区委统揽全局、牵头抓总的领导作用,谋在先、干在前,用好“五个一”包联机制,压实项目“四个责任”,滚动推进“三个一批”,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西部“农高区”核心区、中部精品城市建设、东部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三大战场”活力迸发,全力实施“十四五”期间总投资1275亿元的236个重大项目,以“十百千”亿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推动广誉远、10万吨肉牛全产业链、众德天和、乐华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标杆性强的十亿级企业,形成中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密智造装备、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储备投资项目达到千亿级。抢抓国家布局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机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等重大战略,围绕“六新”项目导向和主导产业方向,重点在百亿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领域谋划一批新项目。按照“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发展思路,坚持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发现、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型“小巨人”“独角兽”和“单打冠军”,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为真正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强能蓄势。

(三)坚持以“谷”为核,全面增实力、强引领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用好用活“四大黄金政策”,举全区之力,全力支持和保障神农科技集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运营“农高区”,着力构建协同发展、融合一体的“双核、一带、一廊、五区”区域格局。

创新“立”谷。在承担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晋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十大国家试点任务,组建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等十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111”创新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引进集聚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6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获批国家发明专利超过30项,实现转化各类成果累计200项以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0项以上。推动山西国家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生产试验区早日获批,加快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转化平台。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的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继续在农业高科技方面引领山西、领先全国、跻身世界。

产业“成”谷。积极配合上级推动建立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及制度,用好省、市支持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并在“农高区”进行研发、试验、集成和示范。实现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引进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领跑全省。

人才“强”谷。加快“谷城院”融合发展,推动“一院一所一园区”布局建设。到2025年,力争全职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3人以上,柔性引进20人以上,引进省“百人计划”“三晋人才计划”等方面人才40人以上。力争3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30人入选省级重大人才计划。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超过2项以上,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依托乡村调查研究院,集聚创新创业团队50个以上,年输出新品种、新技术100项以上,培育2万名现代职业农民,培养一批懂技术、能生产、会管理、愿服务、留得住的工匠型专业实用人才。

开放“活”谷。按照“市场化办会办展”要求,继续办好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加强农产品物流运输通道建设,争取中国(山西)自贸区太谷片区获批,大力推动晋深合作、双谷联动再上新台阶,在推动更多山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农高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向产业链高端、高价值延伸。

改革“兴”谷。争取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获批,阳邑小镇列为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继续推进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推进农机服务联盟市场化,争取在“农谷”开展进口农机具补贴试点。全力支持和配合“神农、农大、‘农高区’”三农合一农,实现“四双一引领”(双优:优体制、优布局;双聚:聚平台、聚人才;双引:引龙头、引项目;双兴:兴产业、兴人气;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四)坚持改革为要,全面优机制、激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增强改革的主动性,提升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坚决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形成有利项目建设、便于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创新创业创造主体的内生动力。实施“窗口”服务形象提升工程,让政务大厅成为展示太谷营商环境的亮丽风景,打造“三对”“六最”营商环境的典范和示范。要持续深化金融、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要精准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外贸企业孵化器建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要建立健全“13710”督办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执行落实到位。

(五)坚持“三农”为重,全面上台阶、增效益

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实施“特”“优”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守住43万亩耕地红线,实施粮食增产增效行动。到2025年,全区主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3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继续壮大设施蔬菜、干鲜果、苗木花卉、畜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壮大十大产业集群,打好“乡村文化+旅游”组合拳,让农业变得更强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规划建设提档升级,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提升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水平。到2025年,全区创建高标准宜居示范村50个。完成道路“村村通”工程;完成100个农村燃气管网;完成80%的村改厕工程。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并建立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垃圾统一收集、污水有序排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继续开展文明乡镇、村创建工作和乡风文明“十个一”行动,推动新思想落地生根,让农村变得更美丽。推进“三支队伍”改革。到2025年,全区农技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实现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以上,直接或间接培训农民10万人以上。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部实现机械化;持续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继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让农民变得更富裕。

(下转第4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