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篇 2024-09-11
(上接第2版)

全力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直面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我国积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推进“双减”工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取得明显进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的比例超过95%,义务教育进入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助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 展能力不断增强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需要无数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今年春天,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相关工作结果,调整幅度为历年来最大,高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

75年来,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更加充分彰显。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北斗组网……一项项大国工程都与高校提供的关键技术密不可分。

高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75.5%、75.6%、56.5%。

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我国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

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促进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校、学科、专业布局。

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我国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正加速实现。

中国教育“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经过75年的努力,更全方位、更多层次、更宽领域、更加主动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正加快形成,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人中有8人是文盲,到202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从198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14.7万人,到2022年突破千万人;从1949年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仅30万人,到如今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75载耕耘,教育结出硕果。站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教育正在不断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