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篇 2024-07-10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纪实

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掌舵领航、力担千钧,在新的历史关头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招,更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伟大革命。

改革潮涌、惊涛拍岸,神州大地日新月异,东方大国气象万千。

领航掌舵再扬帆——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绿意盎然的深圳前海石公园,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巨石赫然醒目,宛如高扬的风帆。

2012年12月,上任伊始,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就前往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第一站来到前海。

当年,开山填海的炮声犹如滚滚春雷,震醒沉睡的深圳蛇口,“春天的故事”拉开序幕。

如今,一片泥泞滩涂上崛起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前海,与蛇口仅仅一山之隔。

两座地标,两次见证。踏上新征程,新时代改革引领者胸有丘壑、眼存山河,擘画着中华民族的崭新前景。

正是在那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指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发出了新时代“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

清醒的判断、果敢的抉择,源自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彼时的中国,行至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

审视国内,历经数十年高速增长,“成长的烦恼”逐步浮出水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凸显。

放眼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面临更多挑战。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邃洞察新的使命任务,将改革开放伟大旗帜高高举起:

回答“要不要改”的疑虑,阐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针对“往哪儿改”的困惑,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破解“怎么改”的难题,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2013年11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这份约两万字的决定中,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布局宏阔、清晰醒目。

消息甫一披露,外媒感叹:“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共第一次做出范围如此之广、内容如此具体及有抱负的改革计划。”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又一次划时代的改革,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以此为新起点,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气势如虹的全面深化改革扬帆起航。

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

2019年10月3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擘画了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190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158项改革举措,直探“深水区最深处”、直面“最难啃硬骨头”;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方案,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推动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

这是坚毅笃行的责任担当——

2024年6月11日下午,北京中南海。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会上,总书记同大家一道审议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等多份改革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像这样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2次。总书记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思治论》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改革者的心声:“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深知前路险峻,习近平总书记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责任担当,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关掌舵、拍板决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挺进。

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考察安徽小岗村、河北雄安新区……每逢重大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奔赴改革地标、开放高地,重温改革历程、部署改革新举。

号召“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集体学习课堂搬到中关村,带头起立向“改革先锋”鼓掌……每到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宣示改革开放决心、致敬改革开放精神,凝聚起气吞山河、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勇于突破的非凡魄力——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浙江宁波舟山港、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一线实地调研。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论断首次提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这一重大理论,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提出“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再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改革脉搏、洞察发展规律,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大理论,中国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办”的思路愈加清晰。

在理论上创新、在实践中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魄力,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征途越是壮阔、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思想的灯塔引航。

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相继确立,以原创性理论贡献、严密性科学体系、标志性思想观点、引领性行动价值,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高度,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提供有力指引。

在领导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不断总结升华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各项改革都要朝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聚焦发力;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强调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深刻回答了各领域改革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

…………

这些重要理论,蕴含着非凡的政治勇气、深厚的人民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科学的辩证思维,既是改革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

纵横正有凌云笔——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泉城济南,南郊宾馆草木蓊郁。2024年5月23日,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正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要召开、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再起步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谈起改革之“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人们清晰记得,早在2012年12月底,向世界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后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鲜明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关乎成效。

在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

着眼“一盘棋”,坚持系统集成,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021年3月5日下午,正值惊蛰,万物萌发。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谈到生态环境治理,总书记郑重指出。

一个“沙”字,意味深长。面对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

治理如此,改革亦如此。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架起生态文明体制“四梁八柱”,组建权责清晰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河湖长制等制度……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系统谋划,准确把握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推动中华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全面,意味着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深化,意味着蜻蜓点水不行、浮于表面不行,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仅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80多个部门,解决了60多项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事项,推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下转第3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