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篇 2024-06-15
(上接第1版)

志诚信票号、大德玉老宅、孔祥熙宅院……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高度基本一致,邻里之间界限分明,并自觉保持不越位、不出格;店铺里摆在柜台上的秤,始终把读取数字的一面对着顾客……时时处处,无不体现着晋商的诚信精神。

常言道,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骨架,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太谷古城也不例外,在古色古香的老城里,形意拳、太谷秧歌等非遗百花齐放。

走进上官巷2号“建桃剧社”,这是一座道光时期的清代二进小院,保存完整。每周三晚上,华灯初上,随着一阵优美的秧歌曲调响起,总会让市民游客驻足聆听。太谷秧歌艺人们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古城百姓的文化生活,也让游客记住了太谷,记住了太谷秧歌;北砖道巷1号院,经常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武林界同仁光顾,感受着形意拳的文化魅力。

在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并不相悖,大量原住民依然生活在古城里。居民把古宅收拾得整洁、清幽,从明清时期就留存下来的牌匾、木雕、彩绘,依然完好地点缀其间。

“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汽车、电动车擦身而过,看似混乱却不失秩序……这样富有烟火气的古城让我内心非常触动。”石海波说,太谷古城里虽然没有其他景区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却铺陈开最真实的市井街巷。

旧貌依然、古韵长存,离不开妥善的修缮和保存。

近年来,太谷区委、区政府按照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古城保护管理力度,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规划和修缮利用。特别是去年以来,在保留必要的古城商业人居“烟火气”的同时,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启动了一系列整治与修缮工程,涵盖了南大街、县前街共计21处建筑立面整治修缮,让太谷历史文化不断焕发新光彩,也让更多的人在这里记住乡愁。

(《山西日报》2024年6月12日第03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