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五章
军民齐心战胜困难
巩固和壮大根据地
(1940年8月—1943年12月)
“百团大战”期间,日军对边山区进行了疯狂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所到之处变为片片焦土,根据地受到严重损失,抗日斗争进入严重困难时期。
为改变被动局面,晋冀豫地委及时调整县委班子,同时陆续派来一批干部担任区委书记、区长、县政府科长,对坚持太谷抗日根据地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进入1941年,根据地工作以民主建政为中心,县委结合整顿党组织,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严格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尤其是保障人权政策,改进干部作风,推动根据地全面工作。从10月份起,日军主力部队开始对太行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县委和县政府根据上级指示,积极开展备战反扫荡工作,组织和训练民兵武装,成立县区基干队。以武装斗争反击日军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
1942年的“二月扫荡”,根据地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遭受了严重损失,全县基本上变成了日伪的维持区,只有安乐等少数村庄坚决不维持。在边沿区,日军大挖封锁沟,在回马和范村口向根据地修公路,推行“笼”政策,“蚕食”根据地面对严重复杂的局势,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制订的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政权和减租减息等“十大政策”,全面展开战胜严重困难的顽强斗争。一方面坚持武装斗争,领导县区基干队和民兵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主力打击修路敌人,粉碎日伪的蚕食行动。同时打击维持政权,摧垮维持会,建立新的村政权。另一方面,在根据地内进行整党整风,精兵简政,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打击吸毒、贩毒活动,军民齐心大生产,发展根据地的经济,渡过严重灾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40年
(106)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交通队
8月,八路军前方总部后勤部派遣八路军兵站第六分站及其所属一个派出所、三个交通站和一个步兵连来到太谷,以太谷南山为基地,开辟过同蒲线、太公路到延安的交通线,专门从事地下交通和武装护送活动,对外称“祁太游击队”,驻在南山根据地的中、西北岭村,站长为杨毓贤,祁太队队长为张同生。1942年冬,该队调回八路军前方总部,留下部分骨干由太行二分区重新组建了一支新的交通队,外称“同蒲支队”,支队政委史存祯,队长要进之,副队长王立刚,下设两个中队、一个工作队,驻地移到长畛,继续在这条交通线上活动,这支交通队一直活动到1945年日本投降。
在此期间,他们配合路西县委打击日伪,建立交通网点,几年中安全护送3500多人次,其中有陈毅、彭德怀、刘伯承等十多名高级将领,50多名国际友人和近百名日本俘虏,以及炮兵团、抗大学员、干部家属、残废军人等,还护
送了大批到延安参加整风和准备参加“七大”的党政领导干部。1943年中共中央嘉奖了“同蒲支队”。其间,支队有史存祯、张同生等十几人在执行任务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07)太谷根据地遭受日军报复性扫荡
9月,日军开始进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抗日组织和根据地大部分群众陆续转移到榆社等地,日军所到之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9月12日,日军数百人夜袭温家庄,火烧民房280余间。14日,日军在范家庄抢光群众中秋节月饼酒肉,烧毁民房100余间,打伤1人。10月14日,日军占领青龙寨,烧毁正庄院等建筑。11月,日军火烧北庄民房73间,全村20多户衣物家具全化为灰烬。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受灾村占根据地村庄的二分之一左右,各项损失达264200元,受灾户每户平均损失1391元,根据地的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群众抗日情绪严重低落。
面对根据地的严重困难,不少干部思想发生动摇,个别干部竟妥协回家,特别是原县委宣传部部长,后调任和顺县委宣传部部长的刘子椿,带着妻子杜刚(县委宣传部干事)逃往敌占区,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使太谷抗日根据地工作一度陷入混乱局面。
(108)地委调来大批干部加强太谷工作
9月,晋冀豫地委派于一川来太谷任县委书记,王秉天离开太谷调专署工作,由吴德凯任县长,成建发任组织部部长,贾宇慈任宣传部部长,葛淇任县委委员兼点线部部长,加强了县委班子。年底于一川调走,张华任县委书记。后陆续派来一批干部任区委书记、区长、县政府科长等,其中有王克文、张廷灿、寇济民、姚勇、武立岗、何广文、周瑞、苗枫、巩如先、王守道、邓天福、侯松林、路通、栗茂林等同志,这些同志在太谷困难时期调来,对加强和稳定干部队伍,开展抗日工作,对坚持太谷抗日根据地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109)太谷县基干队成立
9月,面对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县委成立了太谷县基干游击队,开始时只有30余人。1941年春,军区为了加强县级武装建设,从二十八团调来一个连又一个排,连长常春兰,独立排长郭炳成,枪械比较精良,成为太谷基干队的骨干力量,从此基干队空前发展,到1941年8月份已达346人。
不久,在南山发展的武装整编为县基干队三中队,队伍再次壮大,分为三个中队约500余人。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兼任政委和队长,先后有张华、王成旺任政委,郭如彪任副政委,吴德凯任队长,苏联才和邓天福任副队长。
同时,五个区也建立了区基干队,各有30人左右,由区委书记和区长兼任政委和队长。
(110)建立太谷情报交通联络站
10月,遵照中共中央社会部和晋绥军区调查局的指示,冯晋臣指派魏增祥带领徐忠信赴太谷执行建立晋绥边区军事情报站太谷交通联络站使命,设交通站于太谷城内孙家巷4号(今东寺园32号)魏生馨家大院。1942年冯晋臣亲自到站整顿,情侦人员陆续增至7人左右,任务是:一是调查敌情,收集敌伪情报;二是发展交通联络网点,接待、掩护、转送情工人员;三是营救被捕的党政军干部;四是为根据地购买军需民用物资;五是策反敌伪人员;六是情报传递、交通联络。
(111)敌占区各村成立秘密的抗日救国会
11月,为了在平川完成征粮和屯粮工作,县区政府在敌占区和敌占优势的游击区各村组织了秘密的评议会,宣传党的财经政策,提出了“粮多多出,粮少少出,无粮不出”的方针,实行合理负担。在这一基础上,改为秘密的抗日救国会。通过这一组织,完成抗日政府布置的征粮等各项工作,以后抗日救国会又改为秘密的做抗日工作的村政委员会。
(112)太谷县委确定1941年的工作重点
冬,县委遵照上级党的指示,根据“百团大战”后日军对根据地扫荡造成的困难形势,确定1941年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任务是:以民主建政为中心,结合整顿党组织,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严格执行各项党的政策,尤其是保障人权政策,改进干部作风。围绕这一工作任务,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113)太谷县委对外改称“太谷通讯社”
冬,中共太谷县委对外称呼由“八路工作团”改称“太谷通讯社”,一直沿用到1945年底。
1941年
(114)日军增设伪区公所和据点
1月,日军又陆续增设了范村、黄卦、西付井、代村据点,建立了伪区公所。这是日军为了加强统治,进一步封锁根据地的又一措施,也是继太谷城、东车站、韩村、北阳村、北阳车站、象峪河桥等6个据点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新增设的4个据点。至此,据点数增至10个。
(115)万人签名抗议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3月,太谷县委在敌占区秘密开展签名运动,严正抗议国民党制造的妄图消灭新四军的“皖南事变”。短短20天时间,就有一万多人参加签名,这一广泛签名运动,在太谷各界爱国人士中产生了深刻影响,使敌占区、游击区、根据地群众对抗日县政府有了新的认识和信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敌占区、游击区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
(116)太谷县委开展对党员群众的形势教育
春,县委狠抓了党和群团的建设,在党员和群众中广泛开展形势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正确认识时局,扭转由战争灾害造成的消极埋怨情绪。当时,在根据地部分群众以至个别党员把日军“三光”政策的罪行,归咎于八路军。针对这种恐敌怨我思想,县委大力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群众认识抗战的持久性以及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用日军的残忍和八路军的坚决抗战来教育唤起民众,激发人民的抗日意志,使广大党员认识到没有八路军,日军会无阻挡地灭亡中国。认识一致了精神大振,县区干部和群众一齐动手,修理房屋,修复农具,发展根据地生产,一种新的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牢固地建立起来。
(117)县政府救济受灾农民
春,在救济春荒的同时,县政府进行了救济灾民工作。在日伪历次进袭扫荡中,根据地群众遭受损失很大,县政府除及时以安抚慰问外,组织南山果树向东山移植,以发展生产,还动员各区募捐到小米等粮食99.66石,分别对17村146户348人给以救济,并以救济款购草11200斤,救济给20个村129户,解决了132头驴马的饲草。在救济灾民时,县政府注意优待抗战军人家属,共有13户抗属得到救济粮,10户抗属得到救济谷草。
(118)日军开始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
4月,日军开始大搞“以华治华治安强化运动”,在伪县公署设立了日本顾问、统调员、情报班,并增设经济班、灭共班、特务队,建立了新民会,把伪军发展到4个中队。同时加强对村政权的掌握,强调“分村自卫力”,每年两次训练村干部,在农村设有新民会农村分会、保甲自卫团、情报员等,利用各组织中的互相监视,达到掌握村政权,防止抗日政府在敌区开展工作。
(119)太谷县临时参议会成立,李春年当选边区参议员
5月下旬,县政府召开会议,根据地各区均选派各阶层代表参加,县政府还聘请了敌占区士绅代表参加会议,成立了太谷临时参议会,并一致选举李春年为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7月7日,李春年出席了在辽县桐峪镇开幕的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于8月15日结束。
(120)日军樱井师团驻太谷休整,抗日工作大受影响
6月,日军樱井师团来太谷休整,平川四、五、六三个区二分之一以上的村庄全部驻有日军。此间,会同当地日伪军大肆活动,不仅在平川到处抓捕抗日工作人员,进行“肃清潜伏运动”并经常向根据地包围袭击。县委针锋相对在敌占区和游击区加强秘密宣传,开展瓦解敌伪军工作,尽量与平川伪政权保持联系,以革命的隐蔽策略坚持阵地,保存力量。在根据地集中武装干部坚守基本地(三区),照顾二区,隐蔽一区,组织力量伺机出击。这期间,由于根据地缺医少药,生活艰苦,各区干部大多染病,退居后方医治,区中只有一两个同志坚持日常工作。樱井师团的休整给抗日工作带来严重困难,直至8月15日,该部离开太谷,才集中力量全面出击,大批区干部返回工作岗位,各项工作才逐步发展。
(121)太谷县召开临时代表大会
6月,太谷县临时代表大会召开,各界代表就保障人权、安定社会秩序、严禁毒品、摧毁维持会、实行支差条例、优待抗属、严禁走私、健全村政、反对早婚、反对买卖婚姻等提出一批提案,县政府领导一一予以答复,并于6月17日将提案与答复意见书面印发,在全县贯彻执行。
(122)日军进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
7月,日军进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其要点是在占领区内增修碉堡,增派兵力,组织起“商团”武装,加强占领区的武装统治。同时为了防止抗日武装力量深入铁路沿线活动,将铁路两旁的青苗全部割倒,这一举动引起了敌占区群众的普遍不满。
(123)召开中国共产党太谷县代表大会
8月,晋冀豫二地委调王成旺到中共太谷县委工作。在庄头刘荒寺召开了中共太谷县党员代表大会。会期2~3天,到会代表20多人,主要议程是研究对敌斗争,最后是选举中共太谷县委。选举结果,王成旺得票最多,当选为县委书记,委员有吴德凯、成建发、贾宇慈、葛淇、王天华、王敦信等。
(124)太谷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成立
8月,太谷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成立,简称“武委会”,是县委领导下的抗日群众武装团体组织,由于战争年代加强武装工作的需要,武委会一直是独立存在的群团组织。
县委是根据太行区颁发的《晋冀豫军区人民武装抗日自卫队暂行条例》精神,把县政府武装科改为武委会的。县武委会主任由葛淇担任,各区也分别建立了武委会,主要负责领导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配合部队作战,维护社会治安,运输军资军粮,保卫根据地的安全。
(125)根据地开展村选,建立“三三制”政权
8月,县政府成立村选工作委员会,县长吴德凯兼任主任,副主任由民政科长刘严吾、各救会马玉锁担任,下设选举事务部,各区成立村选工作指导组,由区长和群团负责人组成。各村设立村选筹委会,由村长、各救会主席、小学教员组成。同时各区还组织了工作队,分片负责,督促帮助村干部工作。
8月17日至24日,举办第一期村选训练班,训练村长教员34人。
9月1日至4日,举办第二期训练班,训练农会主席、民事委员、教育委员31人。
9月7日起,全县开始公民登记,到20日结束。
9月20日至10月1日为选举期,各村选举村长,村副和村政委员会(包括民事、生产、财政、教育、除奸五个委员会)参加选举的公民三个区共4276人,占公民数的54.8%,选举结果,建立了19个村政委员会,19个村代表会,441个公民小组,选举村长19名,其中有7名党员村长。
在选举过程中,注意团结各界人士,建立“三三制”政权从选举结果看,在村政委员中富农占5%,中农占57%,贫农占35%,商人占3%,改变了封建势力控制村政权的状况。
(待续)
(资料由区史志研究室提供)